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民风民俗 > 详介六月六:各民族六月六里的节庆民俗

详介六月六:各民族六月六里的节庆民俗

2010-8-16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风景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 

  农历六月初六,除了是“姑姑节”外。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,名叫天贶(赐赠的意思)节。

  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。某年的六月六日,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,遂定是天为天贶节,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。

 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,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,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。江苏东台县人,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,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,有“六月六,吃了糕屑长了肉”的说法。

  还有“六月六,家家晒红绿”的俗谚;“红绿”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。此谚的后一句,又作“家家晒龙袍”;在扬州有个解释,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,淋湿了外衣,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,只好等待雨过天晴,将湿衣晒干再穿,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,因而有“晒龙袍”之说。江南地区,经过了黄梅天,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,取出来晒一晒,可免霉烂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,叫做“六月六,猫儿狗儿同洗浴”。

  在陕北有“六月六,六月六,新麦子馍馍熬羊肉”的习俗。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,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,为了欢庆丰收,接女儿回娘家,阖家团聚,享受天伦之乐,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。

  另外还有“六月初六,家家晒衣服”、“六月六,狗洗浴”等说法。农历六月气温最高,人畜都易得病,因此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卫生。

 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,叫做翻经节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,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,捞起来晒干了,方才保存下来。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。

  在少数民族地区,如布依族、壮族、苗族、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,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六月六